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为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推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水平,经国务院批准于2009年起,在5月12日设立全国防灾减灾日。
就在昨天在充满着对汶川地震的纪念和对防灾减灾的知识科普的各种报道中,大家却忽略掉了另一个日子,或许是这个主题还不足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也或许是这个主题没有让成长在红旗下的中国人有切肤之痛,但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变成了一个足以威胁人类生存的事件,这就是粮食危机!
2022年3月29日联合国决定把5月12日设立为一年一度的“国际植物健康日”
植物是我们呼吸的空气和我们吃的大部分食物的来源,我们经常不考虑保持它们的健康。这可能会造成毁灭性的后果。健康的植物是地球生命之本,也为生态系统功能、粮食安全与营养奠定了基础;同时,植物健康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日益增长的全球人口提供充足粮食的关键。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估计,植物病虫害导致粮食作物损失高达 40%,它们对农业造成的损害加剧了世界饥饿日益加剧的现有问题,这使得数百万人没有足够的食物吃,并严重损害了农业-世界农村贫困社区的主要收入来源。
保护植物免受病虫害远比处理植物健康紧急情况更具成本效益。健康的植物是地球上所有生命以及生态系统功能、粮食安全和营养的基础。从成本收益角度讲,保护植物健康,免受病虫害影响,能够有效预防植物卫生危机全面爆发。
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改变了生态系统,减少了生物多样性,并创造了害虫可以茁壮成长的新生态系统。与此同时,国际旅行和贸易在过去十年中增加了两倍,并可能迅速在世界各地传播病虫害,对本地植物和环境造成巨大破坏。植物病虫害的跨境传播风险愈演愈烈,粮农组织积极开展工作,遏制风险,改善检疫工作。 全球化、贸易发展和气候变化,以及数十年农业集约化发展导致生产体系韧性下降等因素造成了多方面的不利影响。
“国际植物健康日”的五大目标
1.提高认识,深入了解保护植物健康对于实现联合国《2030年议程》,尤其是SDG2(零饥饿)的重大意义
2.开展宣传活动,促进落实国际植物健康标准,尽可能减少贸易和旅行造成的植物有害生物传播风险
3.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保护植物,呵护植物健康
4.通过对有害生物和农药的可持续管理,兼顾植物健康与环境保护
5.推动加大投入力度,促进植物健康创新、研究、能力建设和外联宣传。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积极开展工作,遏制相关风险扩散,筑牢粮食安全屏障。
点击播放“国际植物健康日”宣传片
这是一个慢节奏的创作账号,只做与动物、生态相关的内容。
文章尽可能会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来讲述,让大家足不出户了解学习更多的生物知识。
同时也关注地球上的生物,在人为干预、破坏环境、商业交易、过度消耗等因素下,如何艰难生存。
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