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城遗址的位置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凤都路,地处浙西山地丘陵与杭嘉湖平原接壤地带。良渚文化的年代距今5300年至4300年。持续发展了大约1000年之久,属于新时代晚期。
良渚遗址所在地形,是一个面积约为1000平方千米的C型盆地,给人感觉地理偏狭的半封闭地形。有一种坐落在比较幽僻的地方,实际对周边乃至其它各地文明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正所谓“隐于山野,及予天下”。
地势西高东低,南面和北面都是天目山脉的支脉。东笤溪和良渚港分别由城的南北两侧向东流过。凤山和雉山两座自然的小山,分别被利用到城墙的西南角和东北角。
古城的外形为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东西长1500~1700米。南北长1800~1900米。总面积达到290多万平方米。城墙底部用石块作为基石铺垫,基石之上面用较纯净的黄土堆筑。城墙就是良渚古城内城和外城的分界线,城墙内外水道纵横,舟楫穿梭,城墙上,下人来人往。土石方总量达到120万立方米。如果1万人来建造,也需要数年才能建成。城墙底部的石材,是在城南北的山区通过竹筏运送到城墙修筑现场。墙体铺石面积29万平方米,相当于40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堆土总量110万立方米可以填满四百个标准游泳池。部分地段还残留4米多高的城墙。共计发现8座水门和一座陆城门,古城的普通居民住在城的外围,贵族住在城中央的30万平米的莫角山土台上。这里先后发现了高等级墓地、祭坛、玉礼器系统等、大型宫殿的基址300余处。良渚古城遗址被誉为“中华第一古城”。
在那个还没有车轮的年代,这样的城市建设是怎样完成的呢?答案就是水利工程,良渚古城外围的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
良渚古城是中国长江中下游环太湖地区的区域,是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良渚文化。对其后5000年的中华文明发展拥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杰出代表性的东亚地区和史前大型聚落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