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重创了西方国家。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在法国倡议下,1975年11月,美、英、德、法、日、意六大工业强国成立了六国集团。一年后,加拿大加入,七国集团(简称G7)就此诞生。
虽然中途俄罗斯“乱入”,G7一度变成G8,但道不同不相为谋,与西方格格不入的俄罗斯最终被排除在外,G8又变回G7,一直延续至今。
G7刚成立的时候实力很强,大有睥睨天下的架势,决定的事情基本就能代表全世界。哪怕到2000年,实力依旧强劲,当时GDP总量最高的8个国家中7个是G7成员。
进入21世纪以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快速崛起,特别是金砖国家,被世界寄予厚望。而G7成员,除了美国坚挺外,其余六国均发展减速,其中有几个经济停滞甚至倒退。G7已然不能代表全球,G20开始成为国际社会齐心协力应对经济危机的新机构,全球治理开始从“西方治理”向“西方和非西方共同治理”转变。
本世纪初20年,中国的进步是神速的,G7的衰落是明显的,关键是这个趋势现在还在继续,这才是让欧美国家最害怕的。国际社会不断呼吁G7接纳中国,如果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能进入,G7将变得名不副实。但是美国出于私心,一直拒绝邀请中国。不过话说回来,时代变了,现在G20才是正逢其时,G7已经过时了,就算美国邀请,我们也不会加入。
下面从几个领域,对比中国和G7近20年来的实力变化,见证趋势的力量。
经济总量
2000年,G7成员国GDP总量占到世界的65.40%,将近世界的三分之二,单美国一国占比就达到30.49%。那个时候,发展中国家中经济实力最强大的中国,也只占到世界的3.6%,其余发展中大国,印度仅为1.39%,俄罗斯甚至不到0.8%。
20年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只有G7的5.5%,差距一目了然。G7无可争议地代表着全世界,地球村出现的问题,要靠G7会议去解决。
但到了2020年,世界的格局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G7成员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下降到45%左右,不到一半。虽然看起来占比还很高,但可怕的是趋势,未来G7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只会一步步降低。
G7成员国里,美国和德国非常给力,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下降不大。但其他国家就不忍直视了。日本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2000年的14.54%,下降到2020年的5.96%左右。20年前,日本的经济总量是中国的4倍,而去年只有我国的34.3%。其余英法意加四国,也下降许多,经济颓势明显。
对比七国集团成员经济的低迷,中国的增长可谓逆天。2000年中国GDP为1.21万亿美元,2020年为14.73万亿美元,20年间增长1116%,堪称人类经济的奇迹。中国占G7经济总量的比重也由20年前的5.5%提高到38.12%。虽然有差距,但已经可以与之抗衡。
这20年间,其他发展中大国,例如印度和俄罗斯也发展迅速。印度的经济总量2019年超过英国,成为世界五强,虽然去年被英国反超,但依然领先法国。长期看,印度超过英国和德国都只是时间问题。
有人会问,如果G7把几个观察国正式纳入组织,实力会剧增吗?答案是:不会。
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是G7国家总和的38.12%,是G7+澳大利亚总和的36.82%,是G7+澳大利亚+印度总和的34.49%。中国把十四五规划完成好,到2025年考虑货币升值美元经济总量再增长个百分之四五十,即使他们全部联合起来,也难以对中国形成绝对的压倒性优势了。
所以最近一段时间,美国焦躁不安,以及欧洲反复摇摆,就不难理解了,时间不等人,趋势更不会轻易扭转。
制造业产值
比起经济总量,工业产值更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真正实力,G7就是七个最强的西方工业国家的联盟。而在工业产值中,制造业产值又是重中之重,代表了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
2000年,全世界制造业增加值为6.13万亿美元,其中美国一国就有1.55万亿美元,占了全世界的四分之一,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排名第二的是日本,制造业增加值为1.1万亿美元,是除美国之外世界上第二个制造业增加值破1万亿美元的国家。当时的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不但跟美国的差距巨大,跟日本也是相去甚远。
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庞大的制造业潜能被彻底激发,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最壮阔的工业化。
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为1.92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79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美国戴了一百多年的这顶皇冠,终于迎来了它的新主人。
到了202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为3.85万亿美元,是美国的1.7倍,是美日德三国之和。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世界的比重为28%,超过了20年前美国的占比,鼓舞人心的是这一数值还在继续增长。金灿荣教授预估到203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比重将会超过50%,也就是说全世界一半的工业品将由中国制造,简直不可思议,这也是欧美最惧怕的一点。因为在关键时刻,制造业产能代表的国力,是金融业以及其他产业都替代不了的,毕竟只有工业和制造业才能保家卫国。
制造业占GDP的比重
GDP总量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财富,制造业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国力,制造业占GDP的比重能很好地体现一个国家的实际状况。如果比重过低,就说明这个国家去工业化严重,经济比较虚,未来的发展会遇到瓶颈。
中国制造业占GDP的比例在26%-28%之间,G7各国则在6%-21%之间。我国最大的对手美国,制造业占比只有11%多点,显示其去工业化比较严重。
G7里面,最好的是日本和德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20%-21%之间,日本和德国是典型的以制造业立国的国家,和英美过度依赖金融业不一样。
制造业占GDP总量最低的是英国、加拿大、法国、美国。很明显,盎格鲁-撒克逊国家以及法国都在极力去工业化。这是不利于长期竞争的。当然,去工业化严重,制造业占比普遍在10%,对我国并不是坏事。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第三产业会逐步壮大,第二产业以及制造业占比会逐渐下降。随着人均GDP的提高,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会不断降低。要改变这一趋势,需要国家的干预,日本和德国就是很好的榜样。
一个富裕的国家,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20%以上就是健康的,在15%以下就意味着产业空心化。
我国目前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26%-28%之间,希望将来能稳定在25%以上。当然这需要付出极大努力,经济需要坚定不移地脱虚向实。
美国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再工业化,但是进展不太明显。
有意思的是,在拜登的讲话中,中国成为了美国出台这些政策的最大外部刺激来源,这也反映了竞争能够带来的好处。我们要感谢美国的外部压力,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内部统一思想的问题,让我国坚定不移地进行核心技术的国产化。
我国现在在半导体、制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领域投入都很大,从长期来看,只要我们沉得住气,不犯大错,保持住经济增速,中国复兴指日可待。
对中国来说,核心的还是内部问题的解决。专心把内部问题处理好了,同时对外不好战,为国内和平发展争取更多的时间,历史上但凡成功崛起的大国都是这么干的,当年美国就是这样上位的。
21世纪,世界的经济重心在向亚洲转移,准确地说是向东亚转移。未来东亚和东南亚将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而中国正处于C位。
G7的时代已经过去,各国内部也不团结,无法一致向外。只要我国自己不折腾自己,坚定不移地进行产业升级,不出10年,美国就会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和我国好好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