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曾经红极一时、几乎每个上海人都光顾过的老牌面包店克莉丝汀也撑不住了。
巅峰时期在上海有543家门店、一天要用掉10吨面粉,不夸张的说,是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程度。
冷制蛋挞、迷你铜锣烧、咖啡味切片面包……你还记得吗?
克莉丝汀“离场”如此仓皇?
电话,无人接听;门店,大门紧闭;
外卖,无人接单;微博,霸榜热搜。
多家门店在DP的界面已经呈现出暂停营业的标识。
消费者反馈,预付卡无法兑付。部分员工反映,被欠薪多时。门店房东,也被拖欠房租。
如今金山江路33号的总部已经一片漆黑,只有少量员工留守,曾经的辉煌早已不复存在。
微信,zui新的一次推文,也停留在今年1月。
跌破1毛钱,血腥的资本市场走向,说明了不少问题。
来源:魔都团购
近30年的高光时刻
克莉丝汀饼屋的宏伟目标实现过。突飞猛进时期,它5天就能开出一家新店,门店高峰时期曾达到1000家。
就连上海市食品行业协会秘书长高克敏高克敏曾吃惊于克莉丝汀的快速发展:“最火的时候他们报上来的月饼销售数据是4亿元,月饼券、面包券卖得疯脱。”
2004年
西藏路方浜西路口克莉丝汀饼屋门前
男女老少为买蛋糕边角料排起了长队
/沈家善 摄
这家名字洋气的西饼店是台商于1993年在上海创办的,公司的核心产品是面包和蛋糕。
鼎盛时期出门就能见到它红色的招牌,哪个上海人手上没几张它家二十元的代金券?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门店里就会格外热闹,人山人海。黄牛们也常常喜欢蹲守在店外,收/买各种礼券,在当时,克莉丝汀的风光,一时无二。
依稀还记得,每晚6点,当天面包会统一打折,叔叔阿姨们也总会去“捡漏”,那是属于他(她)们的小确幸。
早年间,克莉丝汀,也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招牌产品,蟹派、年轮、蛋挞、芝士条、口袋面包……这些,也都是在其他同行门店里,根本看不到的“新面孔”,一路陪伴着一代代上海小囡长大!
站得越高,摔得越痛
最重要的事件是,“烘焙第一股”克莉丝汀2012年在香港主板上市。
然而,上市即是高光,自此以后,克莉丝汀一路下滑。
2020年4月1日,克莉丝汀2019年业绩报告显示,其收入为5.49亿元,同比减少约17.34%;净利润为-2.07亿元,亏损面同比减少约10.98%,门店数量净减少110家,且这已是克莉丝汀连续第7年亏损。
金沙江路上的「甜蜜恋人」旗舰店落成、以及在徐家汇港汇恒隆广场开设的旗舰门店(主打烘焙/咖啡/甜品/冰淇淋),均收效甚微,惨淡收场,并没有牢牢拿捏住主流消费群体的心。
从小时候常吃到鲜少问津之间,不过隔了几年光阴。网友们在大众点评网上写出了这种感觉:
“不知道有多少年没吃他家的点心了,曾红极一时的老牌面包店。”
“早几年这个牌子的面包房很多很多,走到哪里都能看到。”
“小时候经常吃的面包店,现在上海不多见了。”
克莉丝汀的门店在肉眼可见地减少。
一篇财经报道指出,它自2014年下半年起开启“关店潮”,6年门店减少一半。
门店减少是因为亏损,自2013年首亏开始,克莉丝汀已连续亏损了7年。
除了内部管理有问题外,高克敏觉得克莉丝汀最大的缺陷在于中央工厂的配送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合市场需求。
虽然他本人对克莉丝汀的面包有几分偏爱:
“我觉得塑料袋封口的(面包)带回家比较卫生,早上要吃的时候拆开包装,放微波炉里微20秒,又松又热,在嘴里化开,最好吃。”
但是大多数上海人对于面包新鲜度的追求是趋近极致的。
1997年有新闻指出:“尽管面包的保质期比起蛋糕来要多出2天,可以存放5天不变质,但如今上海人不买隔日面包已成了一种新的消费习惯。”
麻绳总挑细处断,这次严峻疫情风暴,导致克莉丝汀资金链断裂,可能就是压垮ta的最后一根稻草。
「经典产品」变成了回忆
蛋塔,可能是全上海zui好吃的冷蛋挞。香浓酥软的蛋塔壳、柔滑弹嫩的鸡蛋布丁,个位数定价,8090's上海小囡的快乐源泉,路过克莉丝汀总要让姆妈买几个回家,才罢休!即便是现在,风味依旧堪称经典,无奈这只蛋挞,生不逢时。
如果记忆没有出错了的话,大多数上海小囡人生第①次解锁黑钻吐司,应该就是在克莉丝汀!10+年前,在还没有日式生吐司、北海道吐司的年代,巧克力海绵蛋糕+吐司芯、蓬松柔软+香甜可人的双拼口感,可以说是特别的存在。
//
除此之外,半切片形状的咖啡吐司,在当时也十分稀有,年轮蛋糕,更是克莉丝汀的代表性产品。
各种口味的胚芽乳餐包,还是当时学生党团子的早餐之选,一袋②只,便于携带,软乎乎都吐司里夹着元气满满的果酱或是土豆色拉,超级治愈。
还记得酥皮小点心蟹派吗?在全上海都找不到第二家可代替,形似一条长长的日式千层酥饼干,口感神似轻盈版的蝴蝶酥,不甜又不腻。
同样在其他家一定卖不到的还有,一袋袋各种口味的胚芽豆乳,在记忆里,小时候的味蕾对食物的包容性不高,不是很能接受这种直白的豆香味,现在细细回味,风味神似如今网红单品燕麦奶。
一只只胖嘟嘟的果味低卡蒟蒻,有印象吗?一撕开包装纸,就能立刻收获到香甜的气息,比普通果冻的口感更软滑,售价自然也贵上了一倍。
还有,各种切片蛋糕,以前只有在家庭聚会时,大人们才会“豁几胖”买上10+块,凑成五彩缤纷的一大盒,等到下午2、3点,当作午歇茶点享用,那时的上海小囡哪懂all in的快乐,脑海里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选到zui喜欢的一块蛋糕,就能开心一下午!
倘若时光倒流会20+年前,克莉丝汀的许多烘焙单品,都有爆款的潜质,朴素温柔的猪排包、湿软微甜的虎皮卷、可可爱爱的娃娃头蛋糕、面包版“鲍师傅”的色拉肉松、浓郁耐嚼的芝士起酥条……可惜现在只能在记忆里重温一番了。
近年,传统老字号面包坊频频关张,有的面包股营收增速放缓,我们似乎隔着口罩,都能嗅到面包的香气在日渐消散。
新侨面包、香特莉,黯然退场
2017年,申申面包坊,走了
2020年,马哥孛罗,走了,
2021年,宜芝多,走了,
如今,陪着我们一起长大的面包店,寥寥可数。
现在可能只剩下
苹果花园、可颂坊、红宝石、牛棚、凯司令、静安面包房,
可以追忆了!
来源:魔都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