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Z字头列车诞生背景
2004年4月18日0时,中国铁路开始第五次大提速。这次大提速,旅客列车运行速度再上新台阶。全国主要地区及主要城市间旅客运输能力大幅增加,旅行时间压缩,新增开19对Z字头一站直达特快列车。同时,这次大提速,对铁路机务布局作出重大调整,京广,京沪,京哈,陇海,浙赣,京九等六大干线开启了客运机车长交路、单司机值乘等创新亮点。
中国铁路自此开始大规模开行Z字头直达特快旅客列车。
二、Z字头特点鲜明——快
在初期,25T车底还没有量产的时候,Z字头列车使用加拿大庞巴迪鲍尔公司生产的BSP车底,后来四方厂,唐山厂,长春厂和铺镇厂为满足中国铁路第五次大提速160公里时速等级要求,在吸收消化BSP车底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研制出25T型客车。这种客车2003年1月起投入运营,2004年定型,且至今仍然在产。25T客车一般情况使用SS7E、SS8、SS9/G、HXD1D/3D、DF11G等准高速机车牵引。采用机车供电,分为DC600V和AC380V两种列车供电模式。牵引列车最高允许速度接近160km/h。
三、Z字头一直都是直达特快列车,只是不同时期的定义不一样而已
第五次提速调图使中国铁路的生产布局调整、机车运用机制发生了新变化。这次提速延长了“机车交路”,也就是机车固定担当运输任务的周转区段。而新增的直达特快旅客列车要求担当牵引任务的机车从始发站直接运行至终到站,中间一站不停。 比如当时长沙到北京西的Z17/18次,西安到北京的Z19/20次,武昌到北京西的Z37/38次等等。也有很小一部分会停靠起点站/终点站所在铁路局管内的大站以及中途必须技术停车的车站。比如北京到苏州Z85/86次。
要说明一点的是,当时还有很多特快列车也会使用25T或者BSP车底,比如广州到北京西T15/16次,广州东到沈阳北的T11/12/13/14次,北京西到拉萨的T27/28次等等。
但是到了2014年12月10日调图后,中国铁路将使用25T型客车的特快列车全部升级为直达特快列车。但受到原有运行图以及列车里程影响,很多升级后的列车运行途中仍有不少经停车站,所以此次调图后直达特快列车的定义演变为"最高运行时速为160公里的普速旅客列车"。
直达特快列车开始用蓝白色涂装,15年后使用橄榄绿色涂装,用黄色不间断腰带区别其他车底。一般用于进京进沪列车或者省会城市之间。 现在俗称的“绿巨人”动车组其实也是传统意义上的25T车底。
后来随着25T车底不断生产,不断配属不同的路局,新开的图定直达车次不断增多,里程也不断增长。这个时候铁路干线开行大量一站直达列车也对正常的铁路秩序造成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虽然现在和谐号准高速客运电力机车可以三千公里一机直达不更换。但由于双班单司机跨局长交路轮乘模式有公里数限制,你不能一个司机连续开一千多公里,不现实。为了旅客列车的安全,超过一定值乘时限必须更换司机,所以中间便有了技术停站,就是为了更换司机,同时站内技术工人也会对列车转向架进行锤敲检查。
既然技术停车,干脆也就办理上下客。
2.后来京广、京昆、京乌、京藏、沪乌间由特快列车升级成的直达特快列车,动辄全程两三千公里。而25T车底厕所普遍采用真空集便装置,运行到一段时间,集便器就会填满,长途行车,用不了厕所也不行。所以就安排了中间停站吸污。有排有供。列车旅客总要用水,运行到一定里程,水箱里的水也需要补充,要在中间站上水。所以必须停靠中间站。
3.考虑到人民群众需求和铁路成本效益问题。一站直达列车只方便了首尾两端城市群众的需求,根本照顾不到中间路过城市群众的出行需求。为了照顾人民群众利益,同时兼顾上座率,提高铁路运营效益。所以现在一站直达的列车只有京西、京春、京哈等为数不多的几列。剩下的都是中间要停靠省会城市或者交通枢纽城市大站。
现如今的直达特快旅客列车,我们不能单纯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它,误解它。直达,是普通旅客列车给予我们的高性价比的时间价值体验和准高速乘车体验。最重要的,是在高速的基础上,不会让你错过沿途那些美丽的城市,以及城市里那些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