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年7月16号入伏,入伏日当天下雨,局部地区有大暴雨,母伏好还是公伏好?老祖宗留下的农村谚语是咋说的?
夏至三庚入伏,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规律。也就是说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作为入伏的第1天,入伏以后天气更加炎热,可以说一年最炎热的季节到来,也是雨水最多的季节。
今年入伏的时间为7月16日,农历六月十八日。今年入伏的时间相对比较晚一些,但是今年的伏天却比较长,共计40天的时间。主要按照我国农历法来推算,夏至到立秋之间共计5个庚日,再加上秋后一伏,所以出现了40天的时间。
三伏天还有另一种说法,那就是母伏和公伏之分,有“母伏凶,公伏爽”之说。也就是母伏的天气炎热,高温酷暑难耐,公伏天气相对比较凉爽。
如何定义“母伏”和“公伏”呢?方法非常的简单,那就是入伏的那一天是农历双日子还是单日子?因为古代我国使用的农历法,所以提及的时间都指的是农历时间。古时候有单数和双数之分,单为阳,为公,有阳刚的意思;双为阴,为母,为老虎,有阴毒意思。
今年入伏的时间为阳历7月16日,农历六月十八日。按照母伏和公伏的区分方法,那么今年就属于母伏,因为是十八日入伏,预示着今年三伏天非常炎热。
再从伏包秋、秋包伏的区分来说,今年三伏天是从7月16日入伏到8月24日出伏,今年立秋的时间为8月7日,8月21日处暑,也就是说处暑不出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秋包伏。俗话说“秋包伏,热死狗”,也预示着今年三伏天非常炎热了。
7月16日入伏,天气如何?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入伏的当天,我国雨水相比较少了一点,但是新一轮的强降雨又来了。预计西藏北部西部、青海、甘肃、新疆伊犁河谷、云南西南部、四川盆地、重庆、陕西南部、河南、山东、安徽北部、江苏、重庆、内蒙古东北部,东北东南部、台湾岛等地方有小到中雨,局部地区大到暴雨。
入伏当天下雨好不好?看农村谚语是咋说的?
“淋了伏王,一天一场”
“伏王”指的是入伏的第1天。入伏的第1天,在古代称之为伏王。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入伏的第1天下雨,接下来就是一天一场雨。
“下破母伏头,淋湿狗舌头”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母伏的第1天下了大暴雨,狗热地伸出舌头都被淋湿了。用这种方法比喻母伏头下雨,接下来雨水比较多,而且天气比较炎热。
“淋了公伏头,一十八日不使牛”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公伏第一天下雨,接下来雨水也非常的多,18天连续的阴雨天气,牛都不用耕地了。说明了天天下雨造成了洪涝现象严重,田地里牛都进不去了。
综上所述,今年7月16日入伏,入伏日下雨的区域比较少,这是一个好兆头。今年是三伏是“母伏”,说明今年三伏天非常炎热,但总体上雨水还是比较多的,主要集中在黄淮、东北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