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11日,在四川巴中市宜家乡大木山下发生了一件奇事。山脚下的村民们陆续发现森林中疑似有野人出没,人们都说自己看见了毛发旺盛、奔跑速度惊人的人熊模样的动物。由于四川大木山位于和神农架、百慕大三角同处的神秘北纬30度,所以人们便更加好奇,自己看见的是否就是真实存在的野人?或其他更可怕的生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跑的可快,满脸头发,全身都是黑的。”
“我怕他下山吃我的樱桃,但又不敢去把他赶走,谁都不知道他伤不伤人。”
“他就是野人,因为他还喜欢吃红薯。我在山下种的那片地里养的都是红薯,被拱了好几个走了。”
本来平静无事的村庄为何突然惊现野人?到底是村民们陷入了自我遐想的恐惧中,还是大木山这个神奇的北纬30度的密林里真的出现了野人呢?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野人忽惊现,农人先惶恐
与野人相关的历史本就不少,例如1957年的浙江松江,一农村母亲带着6岁的女儿在山谷地里种植红薯时,女儿被突如其来的、从森林中狂奔向自己的野人发现后,一直追在后面想要袭击孩童。
女孩急忙朝着妈妈的方向跑去,都说为母则刚。这母亲举起农具,便将女儿护在身后,这个野人因此也未能伤及孩童分毫。
可1996年发生在贵州的野人伤人案,结局就没那么欢喜了。当年一位60多岁的贵州农村男子,本是喜庆的买来年货准备过春节。可他在回家途中,由于夜色已晚,路上也没路灯。老人便在途中被突然从山林里冒出来的野人给拖到了密林中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邻居们听到了他的声音后,跑来只是看见老者被袭击的最后过程。当人们组织搜寻小组到森林里去找回老者时,惨案已经发生了,老者早已命丧黄泉。
那么,2003年发生在四川大木山的野人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根据四川巴中市宜家乡人大代表陈炳全的介绍,在2003年三月初十,居住在山脚下的农民们自发地忙起了农耕,由于地理位置偏山区,因此农民们也时常会往大木山旁边跑。更有甚者,当地爱好中医的村民还会上山去采药。
都说靠山吃山,这大木山可算是造福了一方百姓。但就在3月初,几位农民连续在自己的耕地里发现了异常。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陈家老汉说:“有野人,就是有野人,我看见了,他全身发黑头发很长,跑得还很快。”但当人们询问老者:他有没有看清野人的真实模样时?
老汉却支支吾吾了起来。他只是说自己在远处看见了一抹黑色的人影,但他能够确定,那就像是传说中的野人。因为对方头发蓬松且披散着,看到了人也会惊恐的转身逃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外还有李大妈,她说:“我在那里还养了两颗樱桃树,那天我也是去看樱桃的时候看到了野人。确实是有的,头发很茂密也是长的,都披到了他肩膀那块。但看到我之后又跑了,我不敢上去追,我又怕他吃我樱桃又怕他袭击我。”
若真有野人,山下农民的耕作物似乎早已成为野人想偷食的东西。农民们为避免造成更大损失或伤亡,便赶紧把消息上报给村委会。村领导们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不敢耽搁,赶紧将消息上报至当地警局。
图片来源于网络
警方求破案,线索几次断
警方立即制定了搜索方案,连续派出三支搜索小组。以15人为单位,分别朝着大木山的不同方向进行搜索。
他们的搜索目标很明确,大家都认为:野人即便是与常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但终归还得有个居住的家才能遮风挡雨、完成生活作息。因此,他们的搜寻目标是寻找到大木山内所有的石洞,但凡有发现与野人生活相关的山洞,警方都将展开集中调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搜索大队也只是在搜寻了50多个山洞后无奈的退回到山下,并且质问山下农民们:“大家是否真的看清楚有野人出没?”农民们纷纷摇摇头,他们终于说了实话:只是看到了个身形大概,具体模样谁也没看清,因为害怕农作物会被偷,所以才暂定截铁的说看见了野人。
但确实有人来毁坏了农作物,人们也确实看见了不属于本地人的身影,且长时间未离去。这不是野人,难道是其他神秘的野生动物吗?就在搜寻队决定完全撤走时,农民们又提供了新一轮的线索,他们距离真相也越来越近了。
3月27日,大木山脚下的老张头背了个箩筐上山去采药。他对当地的地形非常熟悉,走惯了常走的路可他却突然听见了陌生的声音。原来远处有人朝他招呼,对方大声的喊道:“……能帮我上个户口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声音是谁传来的?联系起前几日的野人事件,老张头吓得魂不守舍。他还来不及采药,便转头回到了老家还将消息上报给了警局。
“这声音不是我们这儿的,我听不懂他的话,我只听懂了一句。他好像说能不能帮我上户口?其他的我真听不懂。我当时吓得不行,我得赶紧报警啊。要真的有野人的话,我以后连采药都不敢去了。”老张头的惊魂未定,让警方终于到了破案的关键。
这回有了老张头的带路,警察很快找到了被大家遗忘的一处隐蔽山洞。人们在这山洞门口前发现了一身全黑的男子,他披头散发,骨瘦嶙峋,眼神却十分清澈,独自居住在一处“水月洞天”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巴中市宜家乡人大副主席陈炳全告诉记者:“他不是人们想象出来的野人,他就是一个在这里想要清静度日的现代人。”他究竟是谁?为什么会被农民们误认为是传说中的野人呢?
原来此人名叫李庭桂,时年66岁,是个修鞋匠。但李庭桂年少时被诊断为得了骨髓炎,这种病严重时会导致腿部的肌肉腐烂。当时李庭桂的父母寻医问药了很久,却无法将其根治。
无奈下,李庭桂决定要一边依靠补鞋的手艺到处流浪,一边到外继续去寻找不同的医生,他觉得这样就一定能够找到治病的方法。在他的心底,20多年前离家出走只是为了不拖累父母和家人,因为那时他也不知道自己还有几年好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2001年时来到了五台山,请教了山中一位高僧。僧人告诉他:“有很多病需要一个清静的环境,方能完全根治”。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李庭桂接受了高僧的建议。
于是他开始在各类寺庙中学习打坐,还学会了练功,他把这种行为叫做:修为。李庭桂从那之后就一直想要寻求到清静的环境来治病,于是他彻底离开家乡在外流浪。最后他就来到了四川大木山,并找来了一处山洞,过上了清心寡欲的生活。
这一趟算下来,李庭桂已离开家乡20余载,在野外山洞中独自生活已有十多年。李庭桂的山东住宅入口虽小具有很强隐密性,但洞中却被设计的极其庞大和宽敞,占地足足有200多平方米,且仅供他一人居住。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自然相融合,求身心皆清静
“这里面还有其他很多的小生命,像蝙蝠、蛇都会有。但我不管它们,不伤害它们,它们也不会伤害我的。我看到了也就是在旁边打坐,不管,它们也没有咬过我。”当谈到与野生动物共同居住的话题时,李庭桂并没有表示自己的家中来了一群不速之客。
他总认为山洞是所有野生动物的,它只是一个从城市生活躲到了山林中的人类。他说山洞并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所以不会驱赶自然中的任何生物。
200多平方米的山洞被设计为三个大类,一类堆放杂物,第2类是宽敞的客厅,第3类是他和动物们的卧房。这明明没有外人来家中做客,李庭桂却非常有仪式感,将洞中又凿出了一个宽敞的客厅。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说在客厅里自己可以干很多事儿,人们也在他的介绍下环顾四周后发现桌上有毛笔和墨水,旁边堆积的是他常年来写好的墨宝。
而李庭桂写得最多的是清静无为四个字,他讲述自己在林中生活的十余载,追求的就是清心寡欲、四大皆空、还要摒去私心杂念才能休养生息。此外,他还向人们露出了小腿上的伤痕。
李庭桂说:“你看我这上面的疤还在,这不是破了这是以前烂掉的,得了骨髓炎,情况不好还会长蛆。但是我现在这都愈合了,都有5年也没有发病了。”他的病虽然都好了,可人类毕竟是群居生活。像李庭桂这样躲在山中独自生活者毕竟还在少数,他难道就没有一刻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庭桂表示,对于家人的怀念已经被四大皆空的想法给摒弃掉了。他说在离开家乡时,自己是有妻子和儿女的,最大的孩子当时已有十几岁,现在算下来也过4旬了。可自己习惯了当下的生活,即便回到了城市与亲人团聚,但分开时间太长彼此一定还会有隔阂。与其相处困难,倒不如各自安好。
虽然清心寡欲,但李庭桂的生活也是衣食无忧。他说自己吃的,是自己种的农作物,比如红薯居多。对于大木山脚下农民的农作物,他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偷窃过,只不过有时候会在附近捡捡垃圾。偶然间也许会踩坏了别人的庄稼,但绝对是无意的。
他还向人们介绍了自己的农田,原来他也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了能过冬的储备粮食。虽然日子谈不上有多奢华,可自给自足依然足够。他还向警方介绍:“其实人们想要活下去,本来需要的东西就不多。但很多人有贪心有杂念,才会面对欲望的无底洞,总觉得手里的东西不够,我吃饱喝足就已然富裕。”
平日里的李庭桂娱乐生活也有很多,除前面提到的写字练习书法外,他还养了两只羊。这是他卖废品后换来的两只小羊羔,后面也逐渐被他长大了。他平时也会溜着两只羊,吃野生植物。回来后李庭桂便在自己搭建的灶台上生火做饭,吃得多半也是红薯类主食。
在山洞约20米处,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流水声哗哗啦啦,是能够看到溪底的那种。他说不论下雪或暴雨,他都雷打不动地每隔两三天来小溪里洗澡一次。
对于警方所提问的一切问题,李庭桂也都一一耐心地解答了。他表示自己当下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够将户口迁到当地来。原来,李庭桂原本的户口为阆中市千佛区的某农村。而他当下已不想再回家乡,只想在去世后能够有人将他安葬,所以便急着将户口迁到当地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警方最终在取得与李庭桂老家警方的联系后,通过一些努力,最终帮助李庭桂实现了他的愿望。2003年的李庭桂已有66岁,虽然看上去有些偏瘦,可他精神状态良好,与人对答时逻辑很强,似乎精神世界并不孤单。
在得知了这一切真相后,山下的居民们也对野人的惶恐心理完全退去。他们恢复了往常的生活,甚至有一些热情的居民还主动地给李庭桂送去了食物和其他生活物资。但他大多数都拒绝了,并表示自己追求的不过是一个清静的环境。除了生活氛围要静之外,更想追求一种精神状态上“静”的境界。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代人似乎很喜欢农村,羡慕朴素的生活。所以当《向往的生活》节目播出后,人们都羡慕那些在农村过日出而起日落而息的生活。但如果大家真的像李庭桂那样,在山洞里或村中生活十余载,难道还会依然留恋着朴素的生活吗?
也许不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为大时代背景带给人们的节奏感是快速的,像李庭桂这样被当成野人的案例日后也必将会越来越少。但是他所追求的精神上清静的境界,相信会是更多人想要学习的东西。把自己的精神节奏放慢下来,相信对个人的健康和心态的调整都必然会有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