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是战国时期的重要著作之一。虽名为“管子”,但不是管子本人所写。是战国学者研究管子为政理念的专著。
管子,名仲,春秋时期齐国丞相。孔子曾言“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说他辅助齐桓公成就霸业,靠的不是武力。还说没有管子率领军队抵抗外敌入侵,华夏文明的生活方式将不复存在。评价不可谓不高。
本文撷取书中经典名言26句,附上译文和点评,以飨读者。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粮仓充实,民众就能知道礼节;
衣食充足,民众就能知道耻辱。
点评:民众衣食无忧,就能知礼节、明耻辱。为政的第一要务是发展生产。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一年规划,没有比种植五谷更好的;
十年规划,没有比种植树木更好的;
终身规划,没有比培养人才更好的。
点评:人才是国之根本,发展之源。
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
自然界运行的规律就是,
发展到尽头则走向反面,
发展到极盛则走向衰落。
点评:老子曾言“反者,道之动”。循环往复,是“道”之规律。
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冶。正形饰德,万物毕得。
外表不端正,是因为没有培养好德行;
内心不精诚,是因为没有修治好心灵;
端正外表、修养德性,才能了解万物。
点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谋划事情无主见,就会陷入困境;
做事没有准备好,容易归于失败。
点评:“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事情不仅要做好准备,还要善于抓住时机。
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历代君王都很重视诚信,
诚信是凝聚人心的纽带。
点评:立身处世,当谨守诚信。
乌鸟之狡,虽善不亲。不重之结,虽固必解。
乌鸦般的交情,虽然看上去挺好,但实则不亲密;
绳子结在一起,虽然看上去牢固,但能轻易解开。
点评:乌鸦常聚常散,乍合乍离。
俭则金贱,金贱则事不成。
用度少,则金价低贱;
金价贱,则事情难成。
点评:书中认为财物用度少,会导致金价低贱,进而会伤害民众从事生产的积极性。
必得之事,不足赖也;必诺之言,不足信也。
容易得到的东西,是靠不住的;
轻易许下的诺言,不值得信赖。
点评:谨言慎行。
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
观察他交往的是什么人,
就能知道他的品行如何。
点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得众而不得其心,则与独行者同实。
拥有众多军队不能得到军心,
这和单人行动有什么区别呢?
点评: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今日不为,明日忘货。
今天不努力劳动耕种,
明天就没有财富货物。
点评:书中的“重农思想”。
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能而不使,殆。
知道是贤人而不举荐,很危险;
知道是善事而不表彰,很危险;
知道他能干而不任用,很危险。
点评:好人好事要表彰,贤而有才要重用。
货尽而后知不足,是不知量也,事已,而后知货之有余,是不知节也。
物资用完了才知道不足,是因为不懂得计量;
事情做完了才知道有余,是因为不懂得调节。
点评:书中认为实现财富增长,要懂得计量调节。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大海不拒绝水流,所以成其大;
高山不拒绝石块,所以成其高。
点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多言而不当,不如其寡也。
说话过多会有不当之处,
不如沉默寡言以保无虞。
点评:老子曾言“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知者善谋,不如当时。
智者虽然很善于谋划,
但是不如能抓住时机。
点评:时机对于能否成事非常重要。
骄倨傲暴之人,不可与交。
骄傲暴戾的人,
不能作为朋友。
点评:孔子曾言“益者三友”,要与““益者”交朋友。
名进而身退,天之道也。
功成名就之时隐退,
这样做才符合天道。
点评:老子曾言“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事情产生于谋划,
成功于竭心尽力,
失败于骄傲自大。
点评:做事情不努力不会成功,骄矜自大招致失败。
圣人畏微,而愚人畏明。
圣人警戒于事情发展的苗头;
愚人恐惧于事情明显暴露后。
点评:圣人明白防微杜渐的道理。
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
懒惰奢侈,招来贫困;
勤劳节俭,累积财富。
点评: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务为不久,盖虚不长。
弄虚作假不能长久,
遮掩虚假不能长远。
点评:此处的“为”,即“伪”。管仲病重。齐桓公到他家里问他还有什么可以教导的。管仲建议齐桓公远离易牙等四人。说他们虽然在桓公面前表现得不错,实则是伪善。时间长了就能看出来。
管仲死后。齐桓公憎恶这四人的作为,免去了他们的官职。
誉不虚出,而患不独生。
荣誉不能凭空得来,
祸患发生也有原因。
点评:祸不单行。
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
人们知道礼节,就会恭敬他人;
做到恭敬之后,就会懂得尊让。
点评:尊让就是礼让、谦让、尊重他人。
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骄矜自大,
独断专行,
招祸之源。
点评:君子行为低调、谦虚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