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安居乐业的诗有哪些
1、《题踏歌图》
宋·马远
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
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
2、《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3、《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4、《长安古意》
唐·卢照邻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5、《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中国古代形容安居乐业的成语有哪些
国泰民安
【近义】天下太平、歌舞升平、河清海晏
【反义】兵荒马乱、国弱民穷、国破家亡
【释义】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用例】有一天,沟不臭,水又清,~享太平。(老舍《龙须沟》第一幕)
中国古代形容安居乐业的成语还有:
王道乐土
王道:统治者治理国家应遵循的道理;乐土:安乐的土地。指施行仁政,把国家治理得很好,百姓安居乐业。
济世安民
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物阜民熙
阜:多;熙:安乐。百姓安乐,物资丰富。形容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鸡鸣犬吠
形容百姓安居乐业 比喻聚居在一处的人口稠密。同“鸡鸣狗吠”。
鸡鸣狗吠
形容百姓安居乐业 鸡啼狗叫彼此都听得到。比喻聚居在一处的人口稠密。
击壤鼓腹
击壤:古代的一种投掷游戏;鼓腹:鼓起肚子,意即饱食。形容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击石弹丝
击壤:古代的一种投掷游戏;鼓腹:鼓起肚子,意即饱食。形容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季孙之忧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康子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打附近的颛臾国。但拿不定主意,就找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子路,他们问孔子该如何处理。孔子说:“治理一国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内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恐怕要祸起萧墙了。” 。
有条不紊
商朝时期,国都在黄河北岸,经常遭受水灾,商汤的第9代孙子盘庚为避免水灾,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他决心迁都到黄河以南的殷地去,贵族们担心迁都会引起社会的动荡,盘庚说只要听从他的命令就会有条不紊,经过努力终于迁都到殷 。
有条有理
商朝时期,国都在黄河北岸,经常遭受水灾,商汤的第9代孙子盘庚为避免水灾,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他决心迁都到黄河以南的殷地去,贵族们担心迁都会引起社会的动荡,盘庚说只要听从他的命令就会有条有理,经过努力终于迁都到殷 。
祸发萧墙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康子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打附近的颛臾国。季康子的谋臣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问孔子该如何处理。孔子说:“治理一国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内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恐怕要祸起萧墙了。” 。
迩安远怀
迩:近处;怀:怀柔,安抚。使近处的百姓得到安定,使远处的百姓得到安抚。指全国各地人民都能安居乐业。
马入华山
商朝末年,商纣王荒淫无度,百姓怨声载道。周武王率领大军把商都包围起来,商纣王登上鹿台放火自杀。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让士兵回家从事农业生产,把征用的牛马全部退还,让全国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 。
携老扶幼
西晋时期,并州刺史刘琨在赴任途中,见盗寇出没,百姓流离失所,四处逃散,留下的人十分有限。百姓携老扶弱往外讨饭。刘琨招募1000人,转战晋阳,打击盗贼,安抚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不到半年,流离的人逐渐回来安居乐业 。
携老扶弱
西晋时期,并州刺史刘琨在赴任途中,见盗寇出没,百姓流离失所,四处逃散,留下的人十分有限。百姓携老扶弱往外讨饭。刘琨招募1000人,转战晋阳,打击盗贼,安抚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不到半年,流离的人逐渐回来安居乐业 。
3.中国古代形容安居乐业的成语
中国古代形容安居乐业的成语——天下太平、天下大治、国泰民安。
天下太平
tiān xià tài píng
【解释】处处平安无事。指大治之世。
【出处】《吕氏春秋·大乐》:“天下太平,万物安宁。”
【结构】主谓式。
【用法】多用指国家。一般作谓语、宾语。
【近义词】天下大治、国泰民安
【反义词】天下大乱、动荡不安
【辨析】~与“太平盛世”区别在于:~强调“太平”;形容国家或社会的安定;“太平盛世”强调“盛”;有“强盛”之意;比~程度深。
【例句】有人以为~了;可以高枕无忧了;这真是一种天真幼稚的想法。
4.形容百姓安居乐业的成语有哪些
1、国泰民安
①、读音
guó tài mín ān
②、释义
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③、出处
《汉书·刑法志》:“至今桓公任用管仲;而国富民安。”
④、造句
我们都喜欢过着国泰民安的生活。
2、河清海晏
①、读音
hé qīng hǎi yàn
②、释义
河:黄河;晏:平静。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③、出处
唐·顾况《八月五日歌》:“率土普天无不乐,河清海晏穷寥廓。”
④、造句
国家繁荣,人民安居乐业,河清海晏的日子不远了。
3、民康物阜
①、读音
mín kāng wù fù
②、释义
阜:多。人民平安,物产丰富。形容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景象。
③、出处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下》:“可见当时君明臣良,民康物阜,致治之隆非无故也。”
④、造句
改革后的农村,民康物阜,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4、国富民强
①、读音
guó fù mín qiáng
②、释义
国家富足,人民强健。
③、出处
汉·赵晔《吴越春秋》:“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④、造句
依靠别人总不是办法,要想国富民强,惟一的办法是耳视目听。
5、人寿年丰
①、读音
rén shòu nián fēng
②、释义
人长寿,年成也好。形容太平兴旺的景象。
③、出处
《文选·潘岳〈藉田赋〉》:“宜其民和年登。”李善注引作“人和年丰。”
④、造句
如今的农村人寿年丰,农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