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开篇就以神话传说开始,其中有很多怪力乱神的说法,但要说最恐怖的事件还是八月十四日宁国府家宴上从祠堂墙下传过来的那一声叹息,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此回是七十五回,已经到了故事得下半段,我认为按照前八十回的故事线索,倾向红楼梦为一百零八回比较靠谱。七十五回已经到了盛宴尾声贾家彻底开始了凋敝时刻。那一声叹息,无论发于鬼神还是人为,都代表贾家已经到了最后时刻。
《红楼梦》主要以荣国府为故事主轴,很少写宁国府故事。秦可卿死,贾家祭宗祠,贾敬死,中秋夜宴是宁国府故事主轴。两场死亡,一场祭奠,一场宴饮引发的怪力乱神。宁国府的故事轴都非常不吉利。
我曾说过,贾珍等胡作非为一定会给贾家带来灭顶之灾。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那一声叹息,正是从很多年前贾家先祖对月徘徊留下的担心之叹!
忽听那边墙下有人长叹之声。大家明明听见,都悚然疑畏起来。只听得一阵风声,竟过墙去了。恍惚闻得祠堂内格扇开阖之声。只觉得阴气森森,比先更觉凉飒起来;月色惨淡,也不似先明朗。
每次读这一段都毛骨悚然。贾家祠堂供奉的是先祖。宁荣二公作为贾家的开创者,生于忧患,对于儿孙绝不是贾家后面那种得过且过的混日子。贾家武将出身,却要求子孙读书科举,家里办了义学,提前为子孙后代指明了前进道路。就怕一旦子孙不肖,无以为继,起码科举是一条路。贾家只要走好读书科举这条路,何愁不能绵延几百年。可惜贾家后面子孙不肖,宁荣二公为子孙筹谋之心白费了。
宁国府明明有学习好的贾敬,科举中了进士,却因是独子,必须继承爵位放弃了进士出身。贾敬也光棍,进士放弃了,爵位放弃了,家族也放弃了,一心一意做起了神仙。他忙着做神仙自然没空管儿子。赖嬷嬷说的好:那珍大爷管儿子倒也像当日老祖宗的规矩,只是着三不着两的。他自己也不管一管自己……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可知贾珍浪荡样子。
中秋夜这一声叹息,与第五回警幻仙子接贾宝玉游太虚幻境做了前后呼应。当时警幻仙子原本要接林黛玉,却在宁国府遇到了宁荣二公之灵求她带贾宝玉去经历一番美色艳遇,以求醍醐灌顶!事实证明神仙不但会迷路被劫道,自己教育人的办法也不灵光。贾宝玉一场经历,除了长大了,似乎也没什么进步。宁荣二公的心思彻底白费。中秋节一叹也成了哀莫大于心死的绝望之叹。
贾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境。荣国府穷的内囊都上来了,宁国府也捉襟见肘,这样的情景,贾珍竟然还带着一群妻妾莺歌燕舞,纵情声色不知几时休,这如何不让观者绝望?焦大骂: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份家业……创业艰辛生死无着落;子孙不肖,却一朝倾家荡产!
回到我上面的观点,不说怪力乱神。我认为那一声叹息真的是宁国公当年某一日月下忧心之叹。不过被作者借用了而已!只有家族开拓者才有忧患意思,贾家之兴盛,必然有颓败一天。宁国公自然清楚穷通皆有定的定律。可总不希望这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但人力有时穷,他能做的并不多。于无忧时想忧患,否极则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想到艰难处,心生一叹,跨过岁月时空被贾家不肖子听闻,也算是身为祖宗的最后一点鞭策!可惜无异对牛弹琴!
贾家之败,败于子孙不肖这是一,败于子孙没有政治眼光,这是二,败于妄图以臣子之势压皇权,这是必败!那一声叹息,惊的不是贾家人,惊的是读者!有惊者,必当未雨绸缪!